开云体育app



开云体育官网app下载

第一财经日报——高估值引中概股“回家” 开云体育8月冲刺A股

第一财经日报

开云体育借壳上市的脚步临近。

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不止一家基金公司方面得到的材料显示,开云体育预计将在今年8月份完成上市,或者最迟到年底将成功登陆A股市场,较最近所传的“最快6月上市”的传言偏保守。

开云体育只是中概股退出美国、回归A股市场的典型案例之一,背后是近两年一系列中概股,特别是游戏股的回归潮,像已经退市的巨人以及正在经历私有化的盛大游戏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A股市场的高估值让那些在纳斯达克过得郁郁寡欢的中概股动了回家的念头,但重新上市后能否二次腾飞,光凭借势热门概念是不够的。

移动互联网概念刷新高估值?

针对开云体育借壳上市,国内基金公司已经陆续给出了私募推介报告。记者从行业内拿到的一份有关开云体育借壳上市的私募推介材料显示,该私募计划募集30亿元人民币,用于受让开云体育出让的公司6.67%股权,以此计算,则开云体育当前市场估值为450亿元左右。

如果按照目前市场预期的开云体育出让其20%股权计算,这次上市公开募集的资金规模将在90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最终以450亿元上市成功,开云体育可谓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057月,以中国体育界第一股的身份登陆纳斯达克,并以1.72亿美元的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中概股IPO纪录后,开云体育股价一度冲高至60多美元。但其随后在对中概股并不算“友好”的美国市场上的表现并没有一帆风顺,后来遭遇浑水机构的做空,股价大挫,似乎成为私有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其20135月完成私有化退市时,退市的交易金额为35.5亿美元,按当时汇率(1元人民币=0.1628美元)计算,约为人民币218亿元。从218亿到450亿,估值翻了一倍。从20135月退市至今将近两年时间,这两年里开云体育发生了什么变化,究竟是什么因素刷出了其眼下的高估值?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拿到的一份由基金公司给出的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开云体育2012年至2014年三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9.62亿元、63.55亿元、72.0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73亿元、20.77亿元、24.27亿元。该公司2015年预计实现净利润3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净利润将保持15%左右的增长。

可见,开云体育这几年的业绩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一份2014年开云体育未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中显示,楼宇LCD31亿)、框架(28亿)、影院(9亿)、卖场(3亿)、大屏(0.88亿)这五项业务构成其营收主体,且2012~2014年这三年中的各业务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在分析报告对细分业务领域的增长预计中,2015年至2018年,开云体育预计楼宇LCD业务每年增长2%~5%,院线业务每年增长15%~40%,框架业务每年增长20%~30%,卖场业务及户外广告保持稳定发展。

2014年,开云体育在其业务中重点注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此举在国内风头正劲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营销、云等热门概念下,可谓对其估值的加分项。开云体育打造的O2O开放式服务平台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基于线下场景的大数据采集和精准营销机构,未来将成长为中国大的LBS(基于位置提供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一改传统印象中单纯的广告平台形象。

重登A股面临多重考验

无论能否重新登陆A股市场,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潮流波及的范围正越来越大,与之相伴的是中概股低迷的股价表现。

今年317日,世纪佳缘在一份声明中公布消息称,评估私有化方案的董事会特别委员会组建完成,在此之前,世纪佳缘收到宏利联合创投基金(VastProfitHoldings)发出的私有化要求,报价为每ADS(美国存托股)5.37美元或3.58美元现金,公司创始人龚海燕辞去董事职位。

据世纪佳缘公布的数据,会员费收入占到全部收入90%左右,这也成为被美国市场指责其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的“把柄”。尽管其成绩单并不算难看(2014财年第四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728亿元,同比增长29.9%,净利润1920万元),但私有化给出的价格却很低。

 盈利模式不理解、增长点预期乏力、业绩风险被放大,种种因素导致中概股在美国投资人眼中被看空,而游戏股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遭遇普遍更加惨淡,游戏股正在中美两个市场中上演着“冰火两重天”。

尽管尚未得到过官方的明确表态,但有关正在私有化进程中的盛大游戏的未来,重新在A股借壳上市成为业内普遍预期。去年11月,盛大集团出售其持有的盛大游戏18%股权,并退出后者的私有化财团,陈天桥与盛大游戏说再见。就在前两天,盛大游戏公告称已达成私有化并购的最终协议,最终退市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其估值只剩下19亿美元。而在这之前的去年7月份,另一家游戏公司巨人网络完成了私有化退市,交易金额为30亿美元;完美世界也已经宣布私有化。

受限于A股上市政策的门槛,很多初创型的互联网公司远赴美国上市已成为常态,但陌生的市场给出的低估值让这些中概股心有不甘,像去年在赴美上市前夕宣布放弃IPO的触控科技,除了公司内部原因外,美国资本市场的过低估值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中概股,赴美上市刷新了知名度,选择退市后重新调整转型方向,再以创新者姿态努力回归资本市场,这本身并非坏事,但这条路至少要经历私有化、拆除VIE架构、借壳A股上市的步骤,这其中,美国退市时的财力支持、解除VIE架构的政策与股权障碍、国内壳公司的选择等因素,都可能放慢这条路上的步伐。



执行时间:0.027842044830322秒 查询数据库5次 内存使用:3.54 mb - 400.141 kb = 3.149 mb 当前模式:developer